01/
挨近年末,如何“洞见”明年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
其实明年还是很难预测,虽然大方向依然是难搞,但具体会怎么样,是先抑后扬,还是先扬后抑,或者中间塌陷?这个谁也预测不准。
但我想,有一个观察趋势的方法还是靠谱的,那就是看企业2023年的重点调整方向是什么?
有一句话讲的好,“未来藏在历史中”。即要看行业的下一年,先要看这一年大家一起在做什么?
比如,今年白兔在高安瓷都国际设立3000㎡展厅及几千方的仓库,目前即将峻工。
这是典型的“前店后仓”模式。但它和大批发时代的“前店后仓”明显不同,后者是繁荣时期终端渠道大批发商典型的快进快出,薄利多销的模式。前者则是解决区域市场的快速高效交付问题,同时也可以更快地进行深度招商。
比如在高安,作为华中、华东陶瓷集散地,产品覆盖周边500-800公里有区位优势。高安本身物流发达,加上是产业集群地,双向货运都有,导致物流成本更低。而且,高安作为区域产贸中心,万商云集,故还有招商便利,特别是招城镇级代理商方便。
据悉,白兔江西运营中心实际分为两个展示厅,一个是1500平方的展厅已经装修完毕,主打“三砖合一”,主要面向城市招商。
另一个720平方的展厅正在装修,已经进入最后的冲刺,它是以文化墅砖场景应用和选材为主,主要面对新农村的别墅外立面市场。
同样的情况也在山东淄博发生。今年6月初,蒙娜丽莎旗下的美尔奇岩板进驻淄博陶瓷总部。11月,该集团旗下的QD瓷砖也跟着进驻。
事实上,在美尔奇岩板、QD瓷砖之前,罗马瓷砖、欧文莱素色砖等南方品牌也已入驻淄博陶瓷总部园区。淄博产区与高安一样,首先是区域优势,产品能够辐射整个华北、东北、西北地区;第二是柔性化定制。
淄博小窑多,产品适合走差异化、个性化发展,不论是300㎡、500-600㎡都能柔性生产,这点与高安不一样。
还有第三点是品质方面,淄博毕竟是老产区,做砖历史积淀深厚,对产品质量的把控具有严格标准,尤其是在当下制造端产能严重过剩的时候,严格品控标准成为跳出红海,摆脱内卷的主要抓手。
而也正是这一点,产区之间的竞争也进入新的阶段,即拼代工能力。比如,上述的佛山品牌进驻高安、淄博,实际上有些品牌未来不排除实施产品属地化生产,因为这样物流优势会进一步彰显,更有利于建立基于产品性价比的能力。
02/
综合陶瓷时讯的报道,今年,有更多的陶企向向西北方向大举扩张,尤其是跨国投资。
比如,7月初,高安一家陶企老板最新并购新疆一家陶瓷厂,且已更名新疆指南针陶瓷,立足新疆,辐射中亚。
2月,温州旭展投资在哈萨克斯坦新建万盛陶瓷的项目通过审批。
3月,山东岳鼎陶瓷在乌兹别克斯坦新建年产900万㎡的瓷砖制造项目通过备案。
4月,兴起于湖北咸宁通城的杭瑞陶瓷斥资全面收购拥有近千亩生产基地的原甘肃凯斯陶瓷。该项目位于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刘川工业园。
据透露,杭瑞陶瓷拟在甘肃金杭瑞投资6亿,第一期投2亿元建2条生产线,第二期投4亿再建2条生产线。
甘肃金杭瑞还规划第三条线建设五万方、第四条线五万方,日产能预计将达到16万方。加上湖北总部生产基地,杭瑞陶瓷集团年产能预计近1亿㎡,将成为又一个真正的区域龙头。
7月,湖北鑫创新陶瓷智能生产线窑炉在当阳点火,日产能达7.5万平方米,成为中部“单线之王”。
还是7月,山东淄博陶企投资,中鹏国际(乌兹别克)陶瓷一条日产5万m²的生产线启动。该项目由山东东巴贸易投资,落户于乌兹别克生产基地。
而最近一条受关注的消息是,明年中资企业将在乌兹别克斯坦投建新厂,一期1条5万㎡产能的生产线,二期或再增一条。
另外,在泛高安产区,今年还有来自浙江温州、福建的陶瓷厂老板逆势开厂,比如好望角实业等。
更多区域龙头企业或资本再掀“向西”扩张浪潮,意味着什么?它表明陶瓷产能区域化均衡布局、区域化销售、属地化交付在提速。未来刚需市场瓷砖的销售半径将逐步缩小,竞争会集中在300-400公里区域范围内。
据悉,从今年8月中旬起,高安发往全国的瓷砖汽运价格大幅上涨,平均每吨涨幅在20%-30%,由此严重影响了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而企业要化解成本压力,向西北方向走,找产能“空白地区”安营扎寨就成为必然选择。包括向中亚地区及俄罗斯发展都是基于同样的逻辑。
中部瓷砖产能挺进大西北,完成全国产能均衡化布局,影响最大的当然还是广东产区的三四线品牌。因当这些品牌与中部、西部地区品牌定位相当,市场重合度高。
目前广东的行业一二线品牌溢价还是可以覆盖运程运输成本。更何况几个一线品牌产能已经全国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