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我们要永远铭记这位中国陶瓷科技泰斗!

字号+作者: 来源:华夏陶瓷网 2022-06-06 15:41 我要评论()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桃李芬芳,教泽绵长。  作为华南理工大学组建70周年暨建校105年的重要校庆活动之一,“刘振群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座谈会&

  桃李芬芳,教泽绵长。

  作为华南理工大学组建70周年暨建校105年的重要校庆活动之一,“刘振群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座谈会”于5月31日在华南理工大学举行。

  华南理工大学党委书记章熙春出席座谈会并讲话。刘振群子女应邀出席活动。华南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陶韶菁主持座谈会。

01.jpg 

纪念座谈会举行

  章书记在讲话中表示,刘振群同志一生奉献华园、一生精研学术、一生培育栋梁,其拳拳爱党爱国之心、深深育人育才之情和浓浓学术学人之志,给我们留下了极具价值、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以刘振群同志等为代表的前辈师长都是全体华工人学习的榜样。

 02.jpg

章熙春书记讲话

  华南理工大学老领导庞正、刘正义、刘焕彬、刘树道、吕廷秀,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彭俊彪,刘振群教授的大弟子、第一届博士生吴建青教授以及校友代表、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师生代表先后不同角度讲述了自己眼中的刘振群先生。

  大家对其为学校建设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对中国陶瓷行业发展及进步做出的卓越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对他创新人才培养的理念、慈爱宽广的胸怀、清廉正直的风范、坚韧不拔的精神给予高度赞扬。

  刘振群之女刘亭亭代表亲属在座谈会发言,深情回忆起父亲工作、生活的往事,以及在多个方面对后人的关心与指导。

 03.jpg

章熙春书记向刘振群家人赠送纪念册

  广东陶瓷协会会长陈环、名誉会长吴一岳、副会长陈振广作为校友和行业代表参加了座谈会。广东陶瓷协会顾问曾令可教授也参加了座谈会。

  座谈会上,陈环会长代表行业发言。他说,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在这里纪念刘振群教授诞辰100周年,共同缅怀他为华南理工大学、为我国陶瓷产业发展作出的杰出贡献,学习他严谨治学、理论联系实践的科学精神和品格风范。

  刘振群教授是中国陶瓷行业的泰山北斗,作为新中国成立后最早从事陶瓷行业研究、教育的专家,为中国陶瓷行业的重建、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作出了杰出贡献。

  在陶瓷行业中,刘教授桃李芬芳,既有科研院所的专业技术的佼佼者,又有更多成为企业技术、管理的中坚,发挥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如上世纪90年代,广东佛陶集团总经理、两个副总经理,以及耐酸厂、化陶厂、建国厂等的厂长或副厂长都是刘振群教授的学生。

  刘教授在繁忙的教学和行政工作中,甚至在退休之后,一直都积极参加和高度支持陶瓷行业、企业的发展创新,为我国陶瓷技术方向提出了有前瞻性的指引。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首先提出了陶瓷窑炉“辊道化、煤气化、轻型化、自动化”的发展之路,给陶瓷装备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放在今天,对陶瓷行业绿色低碳发展仍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早期,西安高压电瓷厂引进三条隧道窑建成后连续调试三年尽出废品,刘教授经调查研究,发现原设计出现关键性错误,由此提出修改意见,并在外国专家撤走的情况下指导工人成功解决问题。

  又如佛陶集团化陶厂设计建造的我国第一条重油半隔焰辊道窑就是刘教授全力支持指导下研发成功的,并亲自主持技术鉴定验收,技术及后在行业推广应用,大大推进了企业和行业的发展。

  陈环说,广东是我国陶瓷产业整体质量水平最高、产品体系最齐全、产业链最完善的地区,处于我国领先水平,引领行业发展方向,在全国乃至全球具有重要影响力。

  他认为,广东省能成为今天的陶瓷大省强省,刘振群教授及华工力量作出了巨大贡献。刘振群教授是当之无愧的“粤陶”功臣和行业骄傲。2007年,广东陶瓷协会授予刘振群教授五星级“粤陶之子”的至高荣誉。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授予“中国陶瓷行业终身成就奖”。

  陈会长表示,在当前双碳背景下,我国陶瓷产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要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道路,我们陶瓷人更需要学习刘振群教授的治学和实践精神,不断提高中国陶瓷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实现陶瓷人的中国梦。

  刘振群教授精神永存。

 04.jpg

合影留念

  刘振群生平简介

 05.jpg

刘振群同志(资料图)

  刘振群(1922年5月——2007年11月),男,江西临川人。中共党员,教授,中国著名陶瓷科技泰斗,热工专家、教育家。

  1945年毕业于国立中正大学(现江西师范大学)化工系并留校任教。

  1952年调入华南工学院任教,成为正式组建时期硅酸盐专业的主要筹建者之一。

  1961年晋升为教授,1981年任华南工学院副院长(代院长),1982年任院长。

  1988年华南工学院更名为华南理工大学,任校长至1991年12月。

  曾兼任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专委会副主任、广东硅酸盐学会副理事长、广东省科协副主席等职务,并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他首次提出的整套窑炉热工理论,为建立中国式的现代化陶瓷工业窑炉体系开创出一条新路。他在上世纪80年代提出陶瓷窑炉“辊道化、煤气化、轻型化、自动化”的发展方向,极大地促进了我国陶瓷窑炉产业水平的提高。

  从上世纪50年代起,在从事教学工作的同时,他还一直从事硅酸盐工业窑炉热工的研究,科研成果卓著。

  刘振群对陶瓷龙窑的研究和考证,为解决国内考古学家和陶瓷工艺学家长期争论的问题找出了一条途径,将我国瓷的起源时间提早了几百年。

图/赵春旭 文/离退休工作处

来源:广东陶瓷协会

  延伸阅读

  刘振群先生逸事

 06.jpg

  刘振群教授主攻硅酸盐工业窑炉,是国内同行业的知名专家,被誉为我国陶瓷技术泰斗。刘教授的经历有些传奇色彩,当时听老师们讲,刘老师由于在学术上有突出贡献,39岁就晋升为教授了(今天三十来岁的教授也并不罕见,彼时却是寥若晨星)。

  当年,前苏联的一位窑炉热工专家到我国来讲学,刘教授发现苏联专家把一处热工公式推导错了,就去找那位专家商榷。那苏联专家根本没有把中国的教授放在眼里,甚至不想理睬刘教授提出的问题。

 07.jpg

  但是,刘振群教授把自己推导的材料递上去,说请专家指教。苏联专家仔细看了刘教授的推导材料,最后服气了,说想不到中国还有如此学问高深的教授。这件事,我们听好几位老师说起过,应该是绝无虚假。

  上热功课期间,老师带领我们参观过刘振群教授主持设计的工业隧道窑炉热工模型,说这是国内首创的窑炉热工模型,国际上也没有先例。工业窑炉这种玩意,说简单也简单,有经验的老师傅不用图纸也能造出一座来;说复杂就很复杂,窑炉里面的火焰以及热气流强度、走向等等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很多计算公式都是依靠经验推断出来的。

  刘教授主持设计的那座窑炉热工模型,可以直观形象地进行观察,检测出研究设计所需要的数据,那是研究设计工作的根基。

  大三下学期,我们到佛山市石湾几家陶瓷厂去参观各种窑炉,并进行热工测定实习。刘振群教授赶去佛山,对我们进行现场指导。(在我的记忆中,我们毕业实习时,陈建邦副教授曾带着我们到过工厂,不记得有别的教授带我们实习过。刘振群教授当时是知名教授,但他仍亲自到现场指导我们实习,对学生很负责任。)在石湾,刘教授给我们做了“陶瓷工业窑炉的现代化”的专题报告,佛山市各个陶瓷生产厂的技术人员闻风而来,石湾耐酸瓷厂的礼堂里摩肩接踵、人满为患。刘教授面带笑容,侃侃而谈,清晰的思路和严谨的推论吸引着每一个听课者。当时,工业窑炉的现代化还是一个很新颖的课题,而且是一个方向性前瞻性的研究课题。

  今天看来,刘教授三十多年前对陶瓷工业窑炉的构想已经得以实现。

 08.jpg

  我记得,刘教授当时提出了陶瓷工业窑炉的现代化,就是要实现四化,要向“辊道化、煤气化、轻型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三十多年过去了,陶瓷工业窑炉的四化已经基本实现了。辊道化在建筑陶瓷行业已经普及;煤气化呢,原来烧煤烧油的窑炉都已经淘汰了,燃料代之以煤气或者天然气;自动化更不用说,随着电子、自动控制等先进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陶瓷工业窑炉的自动化水平都已经相当高了;轻型化方面,早年上百米长的大型隧道窑都已经淘汰,效率高能耗低的小型窑炉快速发展起来。

  摘自《这就是大师 |教师节华工校友追忆三十多年前的恩师刘振群》(作者 车纯滨)

本网转载并注明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