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陶瓷30年”大型系列访谈补记
采访者、整理者:刘小明(华夏陶瓷网总编辑)
受访者:陈帆(华南理工大学教授)
时间:2013年7月30日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陈帆先生
今天上午,在朋友圈惊悉陶业泰斗、著名专家,华南理工大学陈帆教授在青岛仙逝,享年80岁。陈教授,在去天堂的路上,您一路走好!
笔者2003年下半年入行以来,便拜陈教授为行业思想领袖,每有活动,均引为上宾,冀其为行业指点一二。而陈教授也是差不多每次都欣然受邀,不辞辛劳。2013年间,华夏陶瓷网开展“佛山陶瓷30年”大型系列采访活动,为此曾经两次与陈教授相约采访,最后因种种原因均未成行,真是后悔莫及!
2013年7月30日上午,美丽中国,绿色智造——蒙娜丽莎集团陶瓷薄板专题沟通会在集团总部召开。这是陶瓷薄板产品自2007年上市以来首次举行的大规模媒体沟通会,在这次沟通会上陈教授详细介绍了他与陶瓷薄板的因缘。在这次会上,陈教授还首次向媒体展示了他主编的《中国陶瓷百年史》样书。本文即会后根据记录及补充采访,整理而出的一篇未能及时发出的报道(当时想作为“佛山陶瓷30年”系列访谈的一部分押后发表)。今天下午,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笔者重新整理此文,并公开发表,以寄托我们共同的哀思!
刘小明(以下简称刘):陈教授您好!在行业内您是大家公认的陶瓷板材(陶板)最重要的推动者。请您能不能先介绍下陶板开发的历程?
陈帆(以下简称陈)关于板材(陶板)的问题,中国板材的现状如何?不客气地说,我是最有话语权的。对于中国的板材,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是倡导者、参与者、实践者。
刘:世界范围来看,最早做陶板的是哪个国家?
陈:我们现在讲板材,首先要讲工业化进程。上个世纪70年代,加拿大蒙特利尔奥运会上首次出现注浆、非连续生产的薄板。景德镇也有瓷板画,但那也是手工制作的。瓷板画可以做得面积很大,但非工业化生产。从世界范围来看,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陶瓷板材。我们国家工业化、现代化起步是在上世纪20年代。我们曾经从日本进口五条挤压式的生产线,咸阳、杭州等地用得都是这种设备,但最后都以失败告终。1993年,德国慕尼黑硅酸盐展览会,出现了3毫米ⅹ2米的板材。当年我就拿到了这个板材的样本。国家从“十五”计划开始“瓷砖薄型化”立项。“十一五”科达机电在做薄板中试线。
刘:根据媒体的报道,在科达机电之前,好象山东那边已经在做板材了?
陈:2003年山东淄博德惠莱生产“波斯美”装饰瓷板,此后台湾的亚细亚也做,他们1米、2米、3米的板都能做。但他们是用碾压法做,没有实现瓷质陶瓷板。他们做的是石质的(吸水率在3%以上)。不能应用在外墙,只能在室内。山东那边曾经跟我联系多次。湿法是有优势,粉尘等污染小,但要做到吸水率小于0.5%很难。
刘:哦,瓷质陶瓷板的技术在科达机电做中试线之前国内还是空白。
陈:我们后来又听说,意大利公司已经制造出了3米×1米的陶瓷薄板。于是跟该公司联系,索取样板用作展览。但人家多少钱也不卖给我们。
刘:那只能我们自己干了。
陈:科达有中试线后,国家规划是东鹏参与立项。但东鹏表示不做。蒙娜丽莎带着自己的泥粉去压成了。所以我建议边程,你提供燃料、生产线,我们这边来负责做。当时他们的中实线已经建了三年。陶瓷生产线不用就是一堆废铁。于是,连续生产20多天,生产了几千遍。后来测试达到0.5%的吸水率。之后商定,由科达卖成套设备给蒙娜丽莎,蒙娜丽莎自己研发工艺技术,完成产品生产,得出各项工艺参数。
刘:瓷质陶瓷板(薄板)早期原来是设备企业和生产企业这样合作的产物。
陈:就是产品出来之后,每走一步都很艰难。新产品是生产出来了。但不知道怎么用。纠结了3年左右。我也曾经动员新中源、新明珠。为什么你们不吭声?没有一个表态的。我问叶德林、何新明。何新明说,要做我们也能做,但看不到市场。
刘:企业都是在商言商啊。
陈:所以,我想接下来第一步,就是要实现技术产业化。
——首先是要建立产品标准。建立应用技术规程。薄板要做外墙幕墙,没有建设部应用技术规程不准用。2009年的时候,我把建筑专家叫过来。他们说,你这个东西我们弄懂了,但湿贴只能24米高,再高就违法。你一个案例没有,能让你贴到24米已经很不错了。回过头开看,当时我们也没有把外墙做为主要市场来攻,所以,我就答应了。后来发现,外墙才是最主要的市场。这样又花了2年时间。
——其次要有标准图册。建筑界最保守,具体到各个省,得建设厅同意才能上新材料。所以,你必须做好图集给他们,才可能有机会。要把产品如何用,结构怎么做,全部弄好,建筑设计师只负责选材。他们不会跟你承担风险的。
——再次是要有案例。薄板挂上100多米的可不可靠?你说得再好,图册做得再漂亮我不相信,杭州生物大厦最高那栋129.9米,第二栋93米,第三栋27米。2012年经历过钱塘江14级台风的冲击。今年在内蒙、重庆等地都有大项目。弄到这个程度,我们整整走了五六年。现在你跑遍全世界,哪里有陶瓷能挂上100多米的建筑?
——再次是做好服务工作。幕墙的施工单位是要有资质的。薄板的黏贴剂是水泥。能不能按标准铺贴非常关键。我们得考核卖薄板,送水泥。还要研发铺贴方法。
——最后是做好产品的配套服务。配件、羊角、转弯、辅件等都要不断完善。
刘:一项新技术从出产品到市场应用道路漫长,真不容易啊。
陈:刚才讲了,做个图册也要花几百万。我脸皮厚,整天为这个向国家要钱,也要到了一些。为做这些东西,蒙娜丽莎自己这几年也花了不少钱。着就是为什么我要特别强调知识产权保护。也希望你们媒体要营造好这样的舆论氛围。
刘:您为什么在薄板这件事情上这么执着?
陈:我们做了90亿平米的陶瓷,(意大利)他们都瞧不起我们。张总(张旗康)参加了几次标准制定的国际会议,对此有更深切的感受。意大利、西班牙等陶瓷强国机械化、工业化程度高。他们的干压法做能做到3米,我们的方法不行。干压要用块状干压机。它是要几个压力泵同时工作。中国没有补油技术,所以我们这块还没办法更国外比。
刘:这两年行业做薄板的有三四家了,大家对薄板的标准也就有不同的看法,并引发了媒体上的一些争议。
陈:什么叫砖,什么叫板?几千年来砖是主要产品。过去我们没有板的定义。真正对板有有定义,就是2009年的陶瓷板标准。其他的都不算。其次是建设部的规程。代表国家对这个产品的认可。真正拿到法庭上,这几个文件才是是法律依据。
刘:这个我们清楚,有关标准都是您那边和蒙娜丽莎在跑。
陈:在这里我愿意说下薄板标准的出台背景。我去北京建设部申报做标准的时候,人家问:什么是陶瓷板?我说我做了一辈子砖,想在有生之年把板和砖划开来。所以建设部一答应,立即起草。我回来跟公司领导讲,做两个版本定义不同。光规定面积,长度×宽度,很容易被钻空子。 后来规定,任何一块板边长不少于900cm。建设部下面建筑设计院一个院长建议做1.62平米。这就是所谓的“12年版”。有个高官问,为什么不做1.60平米。900x1800怎么可能是1.60平米。建筑的基数是“3”,“900“、“1800”都是3的倍数。所以,我们要把砖和板分开。分开来之后,大家就要维护好。现在中国难得有一块“板”可以跟意大利媲美,有些企业看到“板”做好了,就拼命地往“板”上挤,这很不公平。
刘:您对薄板的市场前景怎么看?
陈:目前瓷砖功能还是不够,保温、隔热没有发展起来。北京长安街的建筑,大部分没有保温,只能冬天拼命加热。如果北京长安街全部改造,用薄板幕墙,这对蒙娜丽莎薄板来说就是个天大的机遇。当前板材还没有广泛的得到应用,一是因为新,二是还不会用,而不是板材不好。当制板的工艺技术更完善成熟、装修供应跟上、冷加工技术装备配套、掌握铺贴方法、产品标准规范解决,中国建筑陶瓷业将出现新的局面。
刘:看来陈教授对薄板的未来还是信心百倍的。
陈:板材的前景一片光明是有充分的依据的:一是开拓了陶瓷应用的新领域,隧道地铁、天花板、防火材料、高层建筑外装饰、船艇等许多地方都有使用优势;二是节能降耗减排、循环经济等各方面都有突破性的进展和贡献;三是引发建筑物构建的新路,如工业化建筑、节能建筑、弃用传统的水泥泥浆铺贴等等;四是提供更高的文化产业开发水平;五是为制砖业提供一种新的方法。传统的方法是由小到大,板材则可由大到小,一块900×1800(mm)的板,可做成三块600×900(mm)的条砖,等等。
刘:多谢陈教授今天精彩的讲解!
美丽中国,绿色智造——蒙娜丽莎集团陶瓷薄板专题沟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