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

王常德:“玉”到极致进“王宫”

字号+作者:申志 来源:华夏陶瓷网 2013-04-16 14:35 我要评论()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佛山陶瓷30年”系列访谈之三 被访者:王常德(广东嘉俊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 采访者:刘小明(华夏陶瓷网总编) 整理者:申志(华夏陶瓷网首席记者)

  被访者:王常德(广东嘉俊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

  采访者:刘小明(华夏陶瓷网总编)

  整理者:申志(华夏陶瓷网首席记者)

  王常德,高中毕业后考入部队系统行政干部,然后进入韶关大学就读。毕业后曾面向陶瓷等行业从事多年的咨询工作,所以,今天行业里还有很多人见他都叫“王老师”。从大型国有企业到政府机构下属单位的咨询师,再到民营企业高管,王常德一步一个脚印,最终走出了一条成功的职业经理人之路。他在为嘉俊陶瓷服务的13年间,为企业管理标准的建立,以及产品文化、企业文化的打造倾注了心血。尤其是在他主持下的一系列玉文化产品的推出,最终将中国玉文化的大旗插上了嘉俊“王宫”,在陶瓷行业高高飘扬。  

 
说起产品的演进历史,王常德如数家珍

 

  入陶瓷行业从咨询师开始

  刘:你是什么时候接触陶瓷行业的?

  王:1996年就开始接触,当时是以咨询师、顾问的形式。当时我们是帮企业搞ISO9000认证,那时我在南海市技术监督局下属的ISO9000办公室工作。

  刘:当时你是什么身份?

  王:政府聘用的咨询师。从1996年至2000年,做了四年整。我服务过的企业有松岗的骏华,还有新中源、圣德堡、新南悦等品牌以及岭南陶瓷厂(村办企业)、欧美陶瓷厂、嘉俊、东鹏——老东鹏的人见到我有的还叫王老师。我是1999年为东鹏服务的。一般我们为企业服务的周期长达三个月到半年,工作时间长短视企业的基础工作而定。

  刘:1996年之前在干什么?

  王:1996年之前,我在韶关市华侨房地产有限公司,那是韶关市政府外事侨务办下属的一个事业单位,在那干了五年,从1993年开始干起。我是1985年大学毕业后离开部队系统出来,到广东铝厂(省十大厂矿之一)工作,一直干到1992年。

  刘:你是什么时候进入部队的?

  王:我是部队子弟,1981年在部队考干,考上部队的行政干部,第二年到韶关大学读书,1985年毕业,算是部队的定向生。我读的是政治和经济管理专业。

  刘:在韶关华侨房地产公司出来就到佛山开始做咨询?

  王:1997年曾去过深圳做咨询,做了一年多,之后到佛山一直做到2000年;2000年9月,我正式进入嘉俊陶瓷,服务至今。

  刘:为什么进入咨询行业?

  王:我是被老婆的妹妹的老公的哥哥(笑:有点拗口吧?就是妹夫的哥哥)拉进来的,他比我大一岁。当时他跟我描绘了一番咨询业的前景。由于本人的风格踏实务实,后来在咨询工作中很多急难险的任务都是我来处理的。比如当时的岭南厂,内部标准化管理情况很糟糕,最后还是我去摆平的,给每家企业老板和干部员工的印象很深。

  刘:那时你们的工作可以帮到企业吧?

  王:当时的状况,一是企业没有化验室,要化验样品得拿到佛山陶瓷研究所,因为企业没有自己的化验设备、工具和专业人才;二是所有配方的确定,都是通过“打饼”,然后目测解决。“打饼”就是把粉料、色料压成小饼状,烧制出样品,然后看颜色怎样,看烧制温度有没有达到,等等。那个时候只能目测,凭经验做事,因为没有现在的化学检测仪,也没有物理检测仪,产品的抗折强度、白度等检测不出来。再比如,那个时候检测吸水率,是用一口大锅,把产品放到水里去煮,之后用精度很差的电子天平(误差率达到百分之一、二)来称量。现在的电子秤误差率是千分之一、二。

  那个时候,行业里很少有什么专业的技术人员,多数是熟练工自学成才的多。到1999年前后,外地大学生以及专业的技术人员才陆续进入陶瓷行业。早期外地来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一般都不被信任,也没有地位,当地企业存在排他现象很严重。

  刘:那时候珠三角企业对外地人都有地域歧视。

  王:太强了,许多本地人把外地人特别是北方下来的人叫“捞仔”、“捞妹”,不过也要看什么企业。1996至1999这几年正是集体、村办企业的转制时期,南庄转制后的企业开始向外地引进技术、管理人才,南北文化、东西文化开始融合、发展的企业文化逐步建立。 

 
王常德很忙,接受采访时也电话不断

 

  见证微粉砖的五个时代

  刘:当时产品发展处于什么样的阶段?

  王:我入行时窑炉才八九十米长,最大的砖是800mm×800mm的,最好的砖是大颗粒。从1998年至2001年,产品有五代更新,从斑点砖、渗花砖、颗粒砖、幻彩砖到第一代微粉砖。第一代微粉砖出现时,布料技术开始升级,产品表面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现有的洞石、普拉提等产品,其实都是从第一代微粉时期的布料技术、材料技术的基础上演进的。从那时开始,一些意识超前的企业的研发理念、人才观念以及向国外学习的思维已经逐步确立。

  刘:我们来理一下产品发展的过程。东鹏“金花米黄”,还有蒙娜丽莎的“雪花白”在那个时期都非常有名。

  王:这些都是渗花砖。1999至2001年是渗花砖的天下,其实2000年就出现了超白渗花砖。当年的渗花砖是抛光砖品类中前期的产品。大颗粒砖在渗花砖之后出现,大颗料砖材料的工艺有个造粒的过程,必须要造成各种颜色的颗粒,再用压机压进去,使之具有砂岩的效果。大颗粒之后是幻彩砖,幻彩砖是多管布料。过去是一个管布料,后来变成多料多管布料,自由落料才使砖具有幻彩的效果。

  刘:嘉俊陶瓷当时处于什么水平?

  王:第一代微粉砖时期,嘉俊改造了两条生产线。在那四年的时间内,出了五代不同工艺的产品。2001年后,第一代微粉砖出来后,发生了生产技术上的飞跃——过去仿真能仿到砂岩的石粒、纹理(幻彩砖、渗花砖),但仿得不像。微粉出现后,在砖坯上分为底料层、面料层,从通体砖坯分成两个层次的机体,底料沿用过去的,面料则通过研磨机粉碎成细粉,再用压机压到一起,这是有技术难度的——解决分层问题和底面材料烧成工艺温度问题等,企业付出了很大代价。面料和底料,一个细,一个粗,细的粉料含空气多,压不好会出现气泡,就会导致分层。

  刘:微粉技术原创在中国吗?

  王:微粉技术其实是从意大利传过来的。原来国内企业都是用颗粒料,使得表面都有像颗粒的质感,而微粉产品完全改变了陶瓷的表面质感,这表现在:一是光泽度更高;二是表面非常细腻(有渗透的层次感);三是表面自然纹理的实现。这也是纯天然的造化,每块砖的质感效果都不一样。

  第一代微粉是很多现代瓷砖的鼻祖,是陶瓷技术进步的一大步。第二代微粉,是以嘉俊的产品为代表的,面料中加入了半透明料、透明料,材料上的改革,使得第二代微粉更具有石材的视觉品位。这一类产品如我们的“玉玲珑”。这是陶瓷产品向高仿真迈出的第二大步。

  第三代微粉——大家开始研究,在第二代基础上怎么实现石材的线条。嘉俊是最早开始实践的企业。嘉俊的“恐龙石”就很好地把石材的线条表现出来了,它使陶瓷产品往石材的高仿真迈出了第三大步。

  有个故事可以讲一下。当时,我们做了一个恐龙蛋(用鸵鸟蛋仿的),里面放了一个刚出壳的小恐龙(高仿真的塑料玩具),再涂上油料,弄得像刚出壳的效果一样。当时是红与黑摄影公司跟我们一起设计了这个广告,当时的影响力很深远。

  刘:我有印象,好像在媒体或宣传资料见过这个广告。

  王:这是2003年的事情。恐龙灭绝了几亿年,人们想把恐龙复活,于是就有了电影《侏罗纪公园》。我们的“恐龙石”广告的推出恰好就赶在电影《侏罗纪公园》上市之时。原来的砖从来没仿得像真石材,现在我们仿造得如此像,人造的成了天然的,等于让“恐龙”复活了——嘉俊把稀缺的石材复活了。这款产品制造技术我们申请了实用新型专利。

  刘:这款砖在技术上有什么特征?

  王:企业内部的研发部门这时开始从压机布料系统做试验。尝试了用滚筒布料,在滚筒上用十多条管布料,在软辊上开槽,多点、多管与堆积布料结合。后来某企业的“卡拉拉”,就是在嘉俊“恐龙石”的技术上进行翻新的。“恐龙石”的出现,把技术人员(压机、布料、专业设计公司等)的思维打开了。

  刘:接下来进入第四代微粉。

  王:第四代微粉——为了使石材线条更具自然效果,我们尝试多管、立体布料。为了使线条更具石材的韵味,后期又增加了渗花技术。这时,渗花砖已出现了抛光砖上的滚筒印刷和平板印刷相结合。2005、2006年“金碧玉石”、“和田玉石”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产品。“金碧玉石”达到了80%的仿真度。说个工程案例。恒大公司那时在广州建金碧花园,对方来佛山考察,一眼就看中了嘉俊的“金碧玉石”,到现在八年没换过,“金碧玉石”成为了嘉俊做工程的主打产品。“和田玉石”则没加入后期印花技术,而是在原有的透明料、半透明料的基础上,结合多管与立体布料,形成了天然玉石肌理的效果。

  刘:恒大的楼盘“金碧花园”与你们的产品“金碧玉石”名称上是一个巧合吗?

  王:与恒大的结缘,也是一种巧合,但也是一种必然。投标时对方来考察,发现“金碧玉石”在行业中独一无二,对高档装修很适合,产品的仿石效果、质感、品质完全打动了他们,到现在我们还在合作。名称上也是一个巧合。

  刘:第五代微粉指什么?

  王:第五代微粉——“普拉提”这时开始出现,这实际是在“和田玉石”的基础上,在布料器上改造而成的,布料则呈现出旋风状、花瓣状。

  这时开始了多管落差碾压沉积布料,布料车长达十几米,下料管多达十几条,过去落差不过几十公分,现在落差则达到一米五以上。落差下料,这是嘉俊首创,通过了广东省科技新产品项目鉴定。这一时期嘉俊代表产品有“魔方石”、“九龙璧”,获得了广东省科技新产品奖,还获得了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工艺技术评比一等奖。

  在五代微粉产品的推广过程中,出现了“洞石”。“洞石”实际上是用发泡材料和现行布料技术合并实现的,布料工艺上其实并无太大的创新,生产技术难度也不是很大。

  从几代产品的进化,可以看出布料的方式在变化:斑点砖是一管布料(先配好料);渗花砖是一管布料(先配好料);颗粒砖是一管布料(先配好料);幻彩砖多管布料(多管布料自此始);微粉砖多管布料。

  布料落差也在变化,到后来就形成了飘雪、溶岩流动、冰川塌方的仿真效果。还要辊压,辊压出来的颜料有边缘线,仿造出岩浆流动互相挤压的状态。总结这一阶段布料技术的几大要点:多管、沉积、辊压、落差。沉积——皮带来回穿梭布料,皮带上传递,又自然落料混合,达到自然成型的效果。

  刘:您刚才说“洞石”不是技术突破,只是技术上的综合运用而已?

  王:创新点是把各种成熟的技术进行有效的叠加,但也需要技术含量,如对熔块、温度的把握等。

  刘:这段时间大家都在谈,抛光砖的技术发展到现在是否到顶了。因为大家都做全抛釉、微晶石了。你现在又回过头来看,抛光砖在技术上有没有走到尽头?

  王:抛光砖还没走到底,现在不过都是从表面视觉效果来看的,材料、工艺、技术现在一般都是看表面,看是否更像天然的。瓷砖的发展方向是往仿自然的方向发展,比如可能还要仿水、云甚至是空气等。例如木纹砖,过去是仿木一样的粗糙感,现在都上釉了。谁仿真技术更高,谁就能把握未来。喷墨也是仿真技术的飞跃,可形成每块砖都不同的花色。多种仿真材料工艺,以及材料和运用的结合,这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例如木纹砖现在变成了水晶木纹砖——质感更像,立体感更强,更能炫耀消费者的档次。材料要创新,工艺要创新,技术要创新,但还要综合性、复合性地应用。比如,“皇室御品”就是这样,它的质感更强,立体感更强,更能体现档次。

  倾情管理标准化和玉文化

  刘:到嘉俊之后,你负责的工作主要是品牌的管理吧?

  王:不仅仅如此。但是我来嘉俊后帮助企业逐步建立了品牌的平台。首先是完善了公司标准化管理。技术、品质、生产、市场、营销、财务等都实现了标准化管理;其次是引导和建立诠释了嘉俊的企业文化、产品文化。企业文化是人的文化,做人做事做企业——勤、俭、真、诚、信,就是企业文化的体现。产品文化是指赋予产品文化色彩——历史的色彩、人文的色彩、未来的色彩、科技的色彩等等。比如,嘉俊很多产品用玉来命名,就是因为中国有七千多年的玉文化史。

  刘:我知道有个企业老板批评市场部的同事时感叹:什么时候你们能策划出“皇室御品”这样的名字来就好了。

  王:现在行业内不少企业产品都抢用嘉俊“皇室御品”叫卖。

  刘:“皇室御品”当时怎么包装出来的?

  王:产品研发出来后,有技术的先进性、工艺特征、视觉特点、卖点、消费者需求喜好等要点需要挖掘、整理。中国人喜欢什么?“黄金有价玉无价”,黄金一克也就三百多块钱,而小小一块玉,少则几万、几十万,多则几百万,甚至无法估价——所以,为了体现产品的定位,我们就用玉来命名。从第二代微粉砖技术开始,嘉俊的产品都跟玉文化有关。如“皇室御品”的前身叫“玉晶石”,“玉晶石”的前身是“玉如意”,“玉如意”的前身是“玉玲珑”。“玉”一路发展到现在,就只能叫“皇室御品”了,再之后出的新品,不能改叫其他名称了,那就可以叫4D“皇室御品”,我们侧重从感受上来命名,突出技术。

  刘:现在的总部大楼“王宫”也是循着这一思路吧?

  王:是的。之所以叫“王宫”而不叫“皇宫”,第一是“王宫”的主人都是皇室成员;第二是叫“王宫”代表着还有进步空间。

  嘉俊“王宫”总体上倡导一种“贵族文化”,展厅内放的两台劳斯莱斯轿车代表老贵族,而门口的奥迪R8则代表新贵族。我们的“王宫”内部装饰风格也是简欧的,代表新贵族风格。王宫的外观,外观上像梵帝冈圣彼得大教堂,也是典型的欧式建筑风格。

  刘:你的回忆非常精彩,让我们又学到了很多东西。谢谢你接受我们的采访。

  个人简介:

  王常德,男,原籍山东济南,知名策划人,现为广东嘉俊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1985年毕业于韶关大学。1983年至1992年,在广东铝厂工作;1993年至1996年,在韶关华侨房地产公司工作;1997年至2000年,为陶瓷等行业提供咨询服务;2000年9月,进入嘉俊陶瓷工作至今。

本网转载并注明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