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

丘广安:制造业走向成熟要寻找自己的价值观

字号+作者:申志 来源:华夏陶瓷网 2013-07-05 09:53 我要评论()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佛山陶瓷30年”系列访谈之十四 被访者:丘广安(佛山市派的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采访者:刘小明(华夏陶瓷网总编) 整理者:申志(华夏陶瓷网首席记者)

  被访者:丘广安(佛山市派的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采访者:刘小明(华夏陶瓷网总编)

  整理者:申志(华夏陶瓷网首席记者)  

 
“虚能引和,静能生悟”,丘广安是一个说话很小声的人

 

  丘广安不好约。新创办的公司年初开始正式运作,但每天找他的客户却不少。好不容易敲定了具体时间,但等上了门去,他又在跟临时过来的客户谈合作。丘广安一脸歉意,让负责接待的美女带我们先参观公司的企业文化。咖啡倒了第二轮,他还是没回来。等他好不容易过来招呼,但却只是冒个泡,很快又消失了。为了专注跟我们打招呼,他甚至连客户的电话也要由同事代为接听。足足等了一个多小时,他才可以静下心来到小会议室接受我们的采访。下午六点半左右开始的访谈持续到晚上八点多。

  虽然经历了漫长的等待,但以最终我们收获一场非常有价值的对话为回报。

  丘广安看上去有些过于“苗条”,说话轻声细语,但却很有张力,充满着逻辑的力量。他在谈自己钟爱的设计的时候很善于打比方,而且往往是顺手拈来,自然而贴切。他的同事告诉记者,他最爱用苹果手机打比方。我们也觉得他算个超级苹果迷。

  丘广安的信仰有二:一是“人是善良的”,二是“人都是靠气活着的”。而“爱产品,爱设计,爱营销”,是丘广安的座右铭。 

 
站在自己的办公室里,丘广安有点独步天下的感觉

 

  我们期望成为行业产品的梦工厂

  刘:最近我在做“佛山陶瓷30年”系列访谈,一直在想应该有产品设计领域的代表。你新办的这个公司是比较特别的,我一直在关注。我想知道,做专业设计公司会不会是行业的一个发展方向?以前所谓的专业设计公司就是卖网版吧。你目前采用的是哪种商业模式,目前的运作情况如何?中国陶瓷与意大利的差距是在设计上是明显的,而生产工艺比较接近,在抛光砖上中国还超越了意大利。但是在设计这一块,专业设计公司在提升行业发展水平方面又扮演什么角色?

  丘:我还是先介绍一下我们派的科技公司的情况,希望刘总编为我们把把脉。

  为何叫“派的”?“派”,其实这就是圆周率。圆周率无限又不循环,所有东西在里面都能找得到。正如去年获奥斯卡奖的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派代表了生命是一种未知的奇迹。取名时有这两个考虑。我们期望成为行业产品的梦工厂,成为饰材的梦工厂。

  在饰材上,我们推出了饰材“云设计”。过去都是针对造型,也就是针对物品本身进行设计,在材料的表面上进行设计。现在行业正处于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关键点。从丝网、辊筒转到喷墨,并不是设计发生了巨大变化,而是每个环节都实行数字化控制。喷得好不好,调得好不好,你这个色究竟准不准,是可以用仪器来做的。包括未来的喷粉、喷釉,整个产业链,都可以实现数字化的控制。我们希望借此来推动行业产业转型、升级,而不仅仅是搞一个设计库。制造业微笑曲线两端,这边是研发、设计、知识产权,那边是营销、品牌、渠道,两边都可以数字化。

  现在数字喷墨设备已经占了差不多三分之二的产能,聚焦在研发设计这边,“云设计”这一块是非常强大的。目前,数字喷墨正迅速渗入各行各业,喷墨都可以喷布艺了,如果是单一材质比如纯绵,那就可以喷了。纯丝绸也可以喷。墨水不能与多种材料发生化学作用,如果是单一性材料,有针对性研究的话,就很容易做到喷墨打印。丝绸是没有问题的,现在的张槎针织城正在引入纺织业的喷墨。很多东西都能采用这项技术。

  刘:其他行业的喷墨设备与陶瓷行业一样不一样?

  丘:类似。其实都是在工业印刷里面产生的技术。所有机器都差不多,只是喷出来的墨水,会跟不同材料发生作用。如果是陶瓷墨水,需要考虑的是它能不能经受高温?

  制造业一定要从以制造为驱动力改为以设计为驱动力

  刘:其他行业喷墨印刷是不是更简单一些?

  丘:不。比如服装行业,棉麻也好,也可以是动物的丝,或者植物的纤维,它里面发生化学作用可能性更大,考虑耐用性、贴身性、环保性就不同……

  刘:这是另外一个领域的东西了。

  丘:对。我们必须站在一个高度来搜集素材。我们公司有一个素材库,把中国能看得到的石材木材全部搜集过来。现在别说中国,意大利那些有几十年历史的设计公司,我看都很少有这么齐全的素材库。我认为,在素材的搜集上,中国公司要在短时间超越欧洲是有可能的。

  但是,人家素材不一定要搜集特别多,他们更注重设计上的变化,在这方面他们比国内的要强。

  刘:搜集素材是一个很好的角度。

  丘:为了这个,我们准备建一个“地质公园”。而且我们对素材的研究,还不是停留在一个简单的图案上,我们研究地壳运动的原理,比如结晶是怎么产生的,我们将这些应用到设计里面去,做出比如沉积岩的效果,或者岩浆流动的效果,等等。

  设计是一个很个性化的东西,没有设计是绝对优秀的,各花入各眼,那么就要采集各方的想法。我们在欧洲经济没那么景气的时候,与意大利、西班牙、美国设计公司合作,希望得到他们在智力上的合作。

  还有另外一个是大师资源。我们现在已经有五位大师了。艺术的门类是相通的,他也许是装置艺术家,也许是行为艺术家,也许是瓷艺画大师,也许是好莱坞的导演,也许是别的行业里的设计大师。他也许是做造型艺术的——比如做苹果设计的人就是。我们把大师融合在公司里,艺术、自然、设计三者融合在一起,这就是“设计云”。

  这个“云”的概念,在内部就是计算机数据库的概念。但这个数据库是有智能匹配的。它是一个海量的数据库,是一个智能的、多元的可以交叉匹配的数据库。

  刘:这个数据库如何应用?

  丘:现在我们有一个海量的数据库,供我们的团队进行二次创作。我们的二次创作里面最关键的东西,除了艺术创作,我们现在跟别的公司不太一样的,是管理他的产品结构。不是现在我给你研发一个新产品那么简单,我每一次都是重新整理他的产品结构,分析他缺什么、少什么。所以我们这个团队,要有设计知识、有工艺知识还要有商业知识。现在的设计公司,他们只能大概跟你说一下——我的图案漂亮,然后我给你推荐什么图案,但是无法分析现在市场上卖什么、你的结构少什么、你的特点在哪里、你的公司经过这么多年的累积你还少什么东西。

  刘:设计管理其实是很重要的。

  丘:中国的制造业,特别是饰材制造业,是一个泛滥的过度推广的行业,极其浪费的一个行业。反观欧洲奢侈品牌现在卖的包,经典的还是那几个包。产品的经典并不是因为更多的花色,而是那个系列里面它更有学问,更极致。苹果不是靠多少产品、多少款来支撑的,它只有一款产品就能干掉你。所以我们更强调的是产品结构的管理、产品系列的极致性。

  还有,我们也更强调产品价值体验链的管理。我这个团队的组成就不一样了,里面有产品的设计,有空间的设计,有推广的设计,也就是说我们设计了苹果之后,还要设计苹果专卖店,设计苹果的推广。

  建筑材料里面,你一定要理解空间,材料研发一定要从空间出发。你做什么样的生意,用什么样的生活方式,什么样的空间你要用什么样的材料。所以饰材行业里的产品设计,一定要跟空间设计在一起。又因为这种行业的特殊性,你想要掀动消费潮流,你必须进行推广设计。苹果手机在中国就被设计成东方式的、有禅意的、秀美的、简约的,简便式的,这样才能带来消费潮流。所以说我们在设计的时候,考虑的是综合整体方案的设计:产品的设计、空间的设计、推广的设计。

  刘:你们目前公司有多少人?

  丘:有46个人。目前我们在建一个数码产品实验工厂,争取成为全行业新品试制中心。中国的制造业,一定要从以制造为驱动力改为以设计为驱动力,尤其是建材行业。

  为企业设计产品结构非常重要

  刘:听说你们与华夏陶瓷研发中心在合作,这意味着将来对方现有的中示线全给你吗?

  丘:他们之前跟别人的合作已经到期,我们现在正在谈合作。

  刘:好像研发中心将这条中试线租赁出去一年只收一百来万费用。

  丘:其实如果我们要运营的话,实际我们要付出远远不止这个数目。

  刘:所以这里面就要提到你的商业模式。你前面提到的采用的这种商业模式,你要做试验工厂,你还要搞产品创新,会令投入更大,因为你们自己承担了研发产品的样品试制。一般意义上你是指导别人去做样品,你出设计方案,由他自己去生产。你现在这样做的话会有很高的成本,这些成本怎么去分担?

  丘:这是个问题,现在还处在探讨阶段。但是这的确是我们的一个想法。

  刘:能否具体谈下你们在产品设计上是如何具体服务客户的?

  丘:我们服务不同客户的理念:我们为企业做产品结构,要先去看他的工厂,看他的设备,看他的展厅,分析他的结构。跟他要数据,分析他缺什么、少什么。

  做这个产品结构时,还要达到在生产上能帮助企业。比如调色,在生产上就要调出样品来。但要调出样品,涉及到企业在硬件、软件上的投入。这实际上也是我们跟意大利在产业制造上的差距。一是在表现上来说,别人是复合喷墨,我们是单纯喷墨工艺;二是他们在生产的校正上非常精准高效,而我们要花很多的时间,再加上生产的敏感性——喷墨是更敏感的,生产条件的变化是更敏感的,会产生很多货不对板。或者是说,我看到的图很漂亮,但我做不出来,这个问题很棘手,也是行业的难题。

  复合喷墨工艺与所见即所得校正

  刘:你刚才讲的复合喷墨的概念体现在哪里?

  丘:复合喷墨的概念是指它会用很多的工艺,辊筒、喷粉、喷釉、模具……

  刘:就是综合地应用传统的和现代的工具,这可能实现吗?

  丘:对。行业推崇的是产品仿真的质感。现在的喷墨只是一张纸,一张画,没有很好的质感。如果不用复合的工艺,不用干粉,不用特殊釉达不到那种层次。复合喷墨不能是单一工艺,复合喷墨指工艺复合,另外就是生产校正所见即所得。我们在这一块的落后程度、原始程度,跟国外那种成熟的校色、对色,差别还是比较明显的。人家是用数字化软硬件来色彩补强,硬件、软件合起来最后才能做出好东西。

  刘:你刚刚讲,校正需要借助硬件?

  丘:借助硬件、软件。这个需要数字化打印。

  刘:在打印的时候要配什么?

  丘:要有专用的,也可以是普通的色彩校正仪、色度仪,或者说普遍的色彩软件,另外加上有经验的操作人员。

  刘:这个国外的都有吗?

  丘:对,国外的硬件、软件都有。国内部分厂家也有,但是应用起来就没有人家那么成熟。而且国外的会有专用的设备、专用的软件,精细度非常的棒,非常科学化、系统化。

  刘:你们的商业模式就是这样——最终把专业的设计管理交给你们来做,从找素材到设计、挑选,还要照市场的要求来做设计。而且不仅要把产品设计出来,还要把产品调出来,甚至最终试制出来。试制之后,包括产品空间展示设计、推广设计都要负责,这就是你们所从事的管理的全部内容。我估计在实验工厂这一块的投入会最大!

  丘:是的。这是最重要的投放,最重要的台阶,也是重要的障碍。

  不能因为知识产权难保护就不作为

  刘:我现在觉得,专业的设计公司都面临着一个知识产权的问题,比如买版,人家仿制咋办,知识产权如何保护?

  丘:对知识产权保护,我从三个层面来看待这个问题:

  第一,我们要做对社会、产业有价值的设计公司,应该推动企业找到自己的产品结构路线,就像苹果有苹果的风格,IBM有INM的风格,三星有三星的风格。你看意大利的展会百花齐放,但在中国,看一个展位等于看了所有的展位。在这个时候,一定要建立起自己的信心——是不是在中国只有“米黄色”能卖?不是,很多颜色都能卖。但是大家都害怕,或者说是为省事、偷懒,或者急功近利,不去做。设计公司应该让他们找到自己的路线和风格。当然这需要时间。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解决这个问题:设计是多元的,市场的空间也是多元想像的,不是那么单一的。不是你穿这件衬衫,我就必须要穿这件衬衫。建筑材料跟时装材料一样的,虽然不像服装变化那么大,但还是可以变化的。也就是说,我们试图让他们找到自己走路的方式。我们要让企业感觉到,不是一两款产品弄出来完事,而是要让他逐渐找到自己市场脉络。

  其次,我们给客户建立的是产品结构,别人抄袭很难抄整个结构,只会抄我好卖的这几款。但一个企业的产品好卖,也不是一两款产品好卖,主要还是内在的结构好,搭配得好。这结构是别人无法抄袭的。

  第三,我们认清在中国知识产权保护难以规范的情况下,我们会尽量采用国际化的手段,比如对文件加密。但是我认为这个市场是属于勇者的,比如苹果出来以后,小米去仿它——有人仿它可能成功,有人仿它可能不成功。你永远无法拒绝模仿和抄袭,只能说市场会慢慢给你,给领先者、创造者回报。同样,对我们这样的设计公司也是如此样,我们只能是期待市场慢慢变化,不再是劣币驱逐良币。

  我相信,慢慢地,有想法的人会占上风,他应该跑得更快。但是,对于目前这种知识产权的现状,我们不能无能为力就不去做更大的努力,更大的尝试。这是全世界所有的设计公司都会遇到的问题。意大利公司跟我们合作的,主要就是有这个担心,面对中国公司,很多时候他们都受过伤害。中国的设计公司会把版卖很多次。但我们要告诉意大利人,在中国的设计公司里,也有好的,也有坚持原则的。如果中国人都不改变,以后大家都会认为中国公司只会COPY,不会创新。我相信未来,好的企业都会尊重知识产权,会不屑于完全抄袭。

  中小企业比大企业更需要专业设计服务

  刘:你们目前跟大企业合作情况如何?

  丘:你看国外的企业,设计的归设计,釉料的做釉料,分工明确,国内的很多都认为自己来做好。国内很多大企业也有很多的人才,但大企业就像近亲繁殖。像苹果这么杰出的企业,依然要用青蛙的设计,一用就用几十年。外边的思路,外边的社会资源,企业一定要用的。行业里面智力机构的成熟,意味着这个产业在成熟。社会分工越细产业越发达。

  刘:按你们现在的模式,跟企业最终应该是战略合作,所以要找到理念吻合的企业。你们要帮助企业找到适合自己的差异化的定位,提供的是顾问式服务,所以你可能只服务少数企业,而不是所有企业。

  丘:你说得非常对,首先我们没有办法全世界服务。我们公司成立不到一年,为什么业务发展这么快?不是靠大企业支持。其实不是大企业才有这种意识,很多企业都有这样的意识,只是我们行业没有这种服务。所以,我有一种感觉,更多专业设计公司的出现,对中国制造业来说是好事。当然要服务的那些小公司,他配套不足啊,相对大企业会差一点,但在中国,其实我认为,中小企业更需要专业服务。

  刘:你刚刚讲的,刚刚起步的企业,没成熟的企业,像小孩一样,早点去教育,早点去扶持,这样可能更有效果。到了他形成了自己的惯性,或者长大了你再去教他,反而会很难。

  丘:也不会,这个主要还是看领导者的思路。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每个企业有每个企业的发展现状。我非常欣赏有些“创二代”,他会觉得我这个企业“多我一个不多,少我一个不少”,那接下来十年我不是生活得很没意义?当他能够这样想的时候,他就会明白现在虽然销量很大,但我要慢慢去改造它,形成我自己的东西。就等于我们做服装的一样,不管多大的服装公司也要卖衬衣,也要卖内衣,但所有的公司都需要设计,所有人都要在这上面做重点功课,并最终形成独立独特的风格。

  喷墨数字化是“平民革命”

  刘:你刚刚讲到,这个行业的50、60年代的创业者的下一代,基本上是80后,或者70后,他们可能会有更强烈的差异化、个性化的定位意识。你刚刚讲的是不是这个意思?

  丘:对,实际上这也是因为,有的时候手段会改进思维。比如现在喷墨一出现,大家马上用起来了。行业前几名那些企业造的砖,我马上可以仿出来,可能比他还快,比他还好。这是完全可以的,因为喷墨数字化时代,就是平民革命,就像互联网革命一样。

  刘:大家一下子拉到同一起跑线上了。

  丘:对。我可能没有你那么多东西,但只要我有一个电脑调色员,马上可以调出质量很好的东西。当然事实没那么简单。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就像互联网革命一样,谁说我住在乡下的就比你住大城市的见识少呢?我天天上网,我比你还了解这些东西。比如说作家,作家写文章的几个方面现在完全被粉碎掉了:比如知识厚度,现在的小孩知识厚度可能比你还强。第二是独特的情感,在这个社会也似乎没有必要了,以前牵一个女孩子的手要很久很久,但现在人家不理解:你爱就说嘛。这是不同的时代,你独特的体验,不一定需要了。第三个是想像力,更不需要,商业已经把想像力榨取得一干二净,商业里出来的东西比你的小说写得还天南地北的。

  设计也同样是这样的,现在这个时代,当喷墨这个手段这么容易实现的时候,第一个反应就是,我很牛了,我可以赶超欧美发达国家了,我可以赶超大企业了。但第二个问题就来了,同质化严重,全是一样的东西,哦,不行,我要找新鲜的东西了。

  制造业要寻找自己的价值观

  刘:对,还要进行二次创作。

  丘:这里面会相生相伴,有人会抄,有人觉得抄不行,全世界都一样了。以前大家还说你有你的调色系统,我有我的调色系统,你调不出我那个色,我有我的配方体系。现在墨水都是鬼佬的,大家都一样了,你调得出来,我就有本事调得出来,差不多。所以这个事情是有利有弊。

  还有另外一种人,除了做设计,还在想:这个喷墨太容易实现花色了,一天可以不断推出新花色,那我是不是就应该这样干?我还要想质量。这里面会产生很多很多的问题,但不管什么样的问题,不管怎么改,制造业往成熟方面走,要寻找自己的价值观。并不是追随。

  基于这个认识,像我们这个行业里,特别是像我们这种企业,图案、表面肌理遇到专利上的侵犯就多了。过去一个创新要涉及到很复杂的生产,现在花色创新,尽管你会用很多复杂的工艺,但外观专利追随起来会比较快。对我们来说,这个行业等于更没有保护。但是,总要有人干(创新)这种事儿。

  我们的市场比预期要好

  刘:复制容易,但整套体系复制很难。所以刚才我说,与你们合作,要长期合作才行。过去卖网版,单个的卖,现在你是整套的卖。现在企业对设计的需求停留在什么样的水平,市场反应有没有达到你创业前的预期?

  丘:比想像要好。客户确实是有这样的需求,而且需求是巨大的。客户现在对特别点的、个性化的花色接受度相对保守,整体上还是比较好。

  刘:我指的是你这种模式,你不卖单片的版,卖整套设计,这种商业模式市场接受程度如何?卖单片版是机会主义,你可以卖很多家,赚更多的钱。

  丘:我觉得还可以。客户很接受,没有来挑图的,都是整体合作,都是给他做一些结构。坦率地说,从生意角度讲,我这种做法是愚蠢的,因为我无法大规模,如果我像有的设计公司一样,一个稿卖多次,那我这里会成天人潮汹涌。

  刘:这样的话,一天就可以卖十几二十万。

  丘:是,你来了,挑了走人。自己坐在电脑前看,挑完走人。很好啊,像摆摊的。现在我要在那里为他想半天,还要谈,表面看好像单价比别人高一点,但成本的付出远高于这个。假如我把这个东西当瓷板画,我就卖一片,我还要说服他,跟他沟通来沟通去;我要是摆地摊的话,全世界都可复制,一个稿我就只卖十块也比你赚得多。

  我也经常检讨,这种模式是不是对的?不是从生意的角度来看。人家说的,没做大之前就谈理想主义,也许最终只能成为小众产品。在中国,大家提的是贸、工、技,但可能从我的直觉和判断来看,还是应该技、工、贸。做设计还是要质量第一,做出好的东西,能帮到客户。当然,这个有价值也只是我们自己认为有价值。我们认为这样更对得起客户。

  我经常对客户说,我为你做结构的时候,我比你更纠结。客户总是对花色有更多的欲望,认为越多越好。我会告诉他,别要那么多花色,你消化不了。

  创新过剩是不负责任的做法

  刘:行业现在是创新过剩、质量过剩。

  丘:当你一上来就要五六十个花色,而且我支持你,我认为这不是负责的做法。我觉得一定要又兼顾到实际需求。很坦率地说,到现在为止,我还没有从卖给客户多少花色的角度来思考生意。其实,大家很清楚,多一个花色、少一个花色很关键。但对我们来说,数目不是最重要的。

  刘:你多一个花色就多卖一份钱,商业上的收益就大。

  丘:是啊,就像卖砖一样,卖多点儿有什么不好?没人会拒绝卖多一点。我认为,瓷砖市场还没充分认识到,要有专业的人去做“国际买手”通常做的事情。服装行业有这样的“国际买手”,他很有经验的,能平衡厂家和市场,这样的买手才好。如果是无限制地采购,看见漂亮的就要,这是有问题的。我在工作中,最常做的就是告诉客户:降低、控制你的欲望。

  刘:你刚刚提到的,设计管理是一个重要环节,涉及到企业成本。很多人认为花色多、创新的步伐快,在市场上赢面就更大。

  丘:市场比我们想像中……

  刘:没那么复杂。

  丘:对,没那么难做。

  我们要认识到产品是一个综合概念

  刘:通常是我们自己设置了那么高的竞争门槛。这还是因为过度竞争。大家都有个朴素的想法,我要尽量做多一点东西让市场来挑。有时候可能做简单一点,少一点,同样能达到这个效果。这个误区,是过去二三十年来的竞争导致的企业生态。包括质量方面也是这样,比如厚砖。因为我们面对残酷的竞争,所以我要做得比别人厚,这样就会让消费者觉得更加值了。

  丘:我们现在做的是有三件事,第一是管理信心——让企业找到自己的信心,想办法拥有自己的风格,做品牌要解决的是重要性、独特性、差异性。王石就是不一样,没多少钱,天天登山,但这个就是一个品牌。第二是管理结构。第三是管理价值链,产品的价值不完全是珍珠链上的那颗最大的珍珠,可能要配一颗石头,可能要配一条链子,有了那些东西,才能完整构成。做一个产品的时候,第一要有空间。产品好,硬件要好,配套也要好,推广也要好,产品从来不是孤立的,就好比好杯子不能放在地摊上卖。所以苹果不会放到电脑城卖,而一定是在它自己的专卖店里卖,它是一个集合体。一栋建筑,它是各种美感的综合体,我们要认识到产品是一个综合概念。

  企业不需要“十全大补酒”

  刘:你刚才提到的管理,首先是要管理欲望。

  丘:从派的生意上来考量,我们现在这种模式不是发财最好的方式,也不是成名最好的方式。成名最好的方式,就是几个人,成立一个工作室,一年只做几个企业。只要其中一两个成功了,你也就跟着出名了。

  刘:这是聚焦战略。

  丘:但是,我认为,这不是一个对产业有责任心的企业要做的事情。为什么呢?因为很多中小企业缺少结构的控制,你给他的大补药,像“天外飞仙”,绝招对他来说并不是最重要的,甚至并不是他需要的东西。而梳理好他已有的产品结构,他就可用这些平凡的东西把销量变得很大。我们要有这样的出发点。你要知道,如果是单从设计角度来讲,我设计最漂亮的产品,让别人都觉得惊艳。但如果你要走销售,找到自己的脉络,找到自己的定位很重要。市场并不是以最漂亮的产品为胜。每个企业的层面不同也好,阶段不同也好,它需要的是什么东西?对它来说,十全大补酒不需要。

  平民关怀普惠全行业

  刘:我想你是更加看重顺势而为,在现有基础上梳理、调理,就像中医一样,把方向找准,而不是注入灵丹妙药,不是打强心针,做一个轰动的东西。你刚刚谈到行业责任,这样的中医调理的做法会让你们服务到更多的企业。

  丘:打个比方,神医一年出诊两次,治好了两个有钱人,成名了,但他不治老百姓,对这个社会就没有贡献。

  刘:你有平民的关怀,你这是想要悬壶济世,普惠大众,为更多的人服务。

  丘:也许是这样。

  实际上我认为,在未来,行业创新不是由大企业推动的,而是由小企业推动的。大企业有一定的体量,有一定规模,它不创新,放在那里靠体系、平台的推动也可以做好。大企业有时候做了一点点工作大家就都看见了,都觉得很了不起。其实,小企业已经做过无数次尝试了,创新举措很多,只是它没有办法产生大的影响力。在商业运营的角度,大企业比拼的是营运效率,各个环节都可拿钱。大企业竞争有时候谁也赢不了谁,谁也不能剑走偏锋,大家都得正派出手,一招一式,有章可循。但是小企业比拼的是定位,比拼的是不一样,集中力量,只干一个市场,干到你没法干。

  刘:唯美就是这样,很少创新的东西,但规模越做越大,市场占有率越来越高。10年前欧神诺和唯美规模差不多,欧神诺重视产品创新,但是今天的唯美做到40亿的规模,欧神诺、特地两个品牌加起来也不到20亿。这就是企业的性格、商业模式的问题。你们这种模式,为什么对大企业反而很难介入?

  丘:个别大企业也有介入。只不过大企业有固定轨道在那里,甚至在某种阶段来说,已经不需要了,或者说是没那么需要了。

  刘:现在你们主要的客户有多少?

  丘:我给你看一下。我们现在有46人,产品设计要做,终端展厅也做,展会的设计(空间)也做。我们还跟海外的合作。不同需求的客户很多,很难统计。

  “二次设计”主要就是文化上的设计

  刘:刚才看了你的“地质公园”,产品这一块,你们倾向于从大自然中找素材?简一大理石带动的风潮就是仿大自然——仿石材。这个当然是最主要的方向。但纯设计、非大自然新产品这些年几乎没看到。

  丘:设计来自于大自然。

  刘:简一就是要做得真实,表面上跟真的石头一样,其他方面也在往这上面靠。但是,我想问的是,你们作为专业设计公司,你们应该不会只满足找素材、仿大自然,应该有二次设计的东西吧?

  丘:文化上的设计,就是超越天然的再设计,比如我们这个木纹加纺织、石纹加编织。复合出来的斑驳感,都有一个再设计驱动。

  刘:要专门调吧?

  丘:当然石头、木头、编花,这些简单的东西也有设计。

  刘:简一的大理石瓷砖,就是表面完全的逼真,这里面也有设计吗,好像看不出来。它更主要的我看就是把表面花色挑选出来。

  丘:素材的挑选也是设计,当然这是对自然的仿真,相对来说设计感会弱一点。

  刘:他这个设计感更少,不过是商业上的操作,而你们做得更复杂,真正有自己的设计,在自然的基础上,有二次设计,相当于加了东西,有文化、灵魂、思想的东西。这种带设计的东西,在国外比重有多大?

  丘:带设计的更大。产品的应用、搭配,我们在制造业的软体上和系统想法上有巨大差距,人家现在研究日头的颜色、稻草的颜色,泥土和天空,人家在研究自然和生活方式。

  刘:这些不可能复制。这些东西在研究之后,再注入到设计之中。

  丘:所以做什么都要专业、专注。 

 
丘广安与本网总编刘小明合影留念

 

  个人简介:

  丘广安,男,梅州兴宁人。1977年出生;1996年考入北京理工大学市场营销专业;2000年毕业,在中大软件研究所工作;2000年底来佛山,2年间曾在数家广告公司任职策划总监;2002年到新明珠任市场部经理;2003年底进入美涂士涂料公司,任市场部部长、销售事业部副总监;2005年进入新中源,任新中源品牌市场总监,后升任新中源仿古砖事业部营销总经理;2006年进入简一,任市场总监;2008年进入欧神诺,任市场总监兼产品总监(名片职务描述为市场管理中心总经理);2012年4月创业,现为派的科技董事长。

本网转载并注明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