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

翁文平:我有一个梦想

字号+作者:刘小明 申志 来源:华夏陶瓷网 2015-01-30 11:45 我要评论()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年轻、英俊的翁文平是一个有信仰的人,每天清晨他都要向观音菩萨敬香。翁文平还是一个自制能力很强的人,他不抽烟、不喝酒,每晚23时睡觉,每天坚持锻炼身体。

 

  被访者:翁文平(广东昊盛陶瓷有限公司营销总经理)

  采访者:刘小明(华夏陶瓷网总编)

  整理者:申志(华夏陶瓷网首席记者)

  摄影:刘瑞(华夏陶瓷网记者)

  年轻、英俊的翁文平是一个有信仰的人,每天清晨他都要向观音菩萨敬香。翁文平还是一个自制能力很强的人,他不抽烟、不喝酒,每晚23时睡觉,每天坚持锻炼身体。翁文平也是一个有梦想的人——他从小就想做销售,想超越在做生意这件事上屡败屡战的父亲。俗话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走路快、讲话快的翁文平,在追梦的过程中遍尝艰辛方才苦尽甘来,所以他的成功是一个榜样,他的梦想是很多人的梦想。

翁文平被称为商界奇才

  梦开始的地方

  刘:今天请你谈谈梦想,作为“佛山陶瓷30年”系列访谈之一。先谈谈你的个人经历吧。你老家是什么地方?

  翁:我是江西临川人。临川是王安石、汤显祖的故乡。中学在临川二中毕业(其实只有初三那年在二中读书),1994年初中毕业,进入了安徽巢湖土地管理学校(中专)就读——我是国土局委培的土地管理干部。1997年毕业,当年六月来的广东,第一次落脚是在顺德的北滘。

  刘:那时还有初中毕业上中专的吗?好像只有我们那个年纪的才有。

  翁:还有。

  刘:那你成绩应该算好的。

  翁:算成绩不好的,我是国土局的委培生,通过亲戚关系拿到了指标,江西的土地管理局内部的关系,作为内部子女定向委培,包分工作。

  刘:为何有这种选择?你当时是不想读书想早点工作,还是因为比较调皮?

  翁:读书成绩比较差,考不上高中。

  刘:当时没想过考大学吗?

  翁:想过,但成绩很差,离大学梦相差太远,没办法。父母觉得有个铁饭碗很不错了,单位是土地局嘛。那所学校是安徽省土地管理学校。

  刘:你是哪一年出生的?

  翁:1979年。

  刘:读初中时没什么想法?

  翁:很大的想法也有。毕竟那时还小,没什么成型的想法有。以前我的性格很自卑,不开朗,不积极。

  刘:比较文静?

  翁:因为太调皮被打压,管教太严,性格扭曲了。

  刘:在中专就读的三年有无变化?

  翁:这三年最大的变化就是我开始喜欢体育,喜欢打篮球,在体育锻炼中把性格变开朗了。我练长跑,我是学校中长跑的冠军,1500米、5000米,练长跑把意志力练出来了。

  刘:在学校体育是你的特长?

  翁:体育是我的特长,其他一般,没什么突出的地方。

  追梦少年下广东

  刘:为什么找工作还来广东?

  翁:有亲戚、老乡在广东,向往广东。

  刘:那个时候应该是南下潮。

  翁:是南下潮。

  刘:你不是委培的吗?按道理你应该有单位的。

  翁:那个时候还没分配。趁分配的过程先出来了。当时要等指标,在待岗中。

  刘:来广东是谁的主意?

  翁:自己的。我的第一份工,也是亲戚朋友介绍的。自己没什么特长,做保安,1997年6月,在均南高尔夫球场,当时刚刚建,还是黄沙,填上沙,在沙包上种草。干了将近2年。

  刘:有没有委屈感?

  翁:开头肯定有,因为保安跟扫地阿姨一样的地位。我那个时候人年轻,身材比较标准,高,所以站头岗,大门岗,最辛苦的岗位,在太阳伞下的台子上,一站8个小时。

  刘:有没有碰到不尊重你的?

  翁:碰到过。我们要求比较高,因为是富人区嘛,实行军事化训练,像军队一样。以前我渴望当兵,那地方比较正规,早上要训练,下午要操练,练站姿、跨立、擒敌拳。

  这两年其实是我收获最大的两年,在此期间,我看了很多书,心理学方面的书接触很多。因为自己心理不健全,因此迷恋心理学。

  刘:三年中专还没完全调整过来?

  翁:对。我一度想当心理咨询师,看一些心理学的书,首先了解自己,还听电台。没考上心理咨询师。做保安,晚上的时候比较空闲,天文地理啥都看。

  刘:那时没想太多,就想改变自己?

  翁:没特长,没社会经验,渴望成功。幸运的是落脚北滘,那是珠三角的心脏地带,美的等很多企业都在那地方。我经常看杂志,《南风窗》、《销售与市场》,商业类的看得多,(看)经济类的报纸如《中国经营报》,慢慢受到影响。

  刘:你是学土地管理专业的,你的第一份工作也不是与经济相关的,是不是先天喜欢(商业)这个东西?

  翁:对,以前一直想做生意。父亲一直做生意失败,贩过猪、狗、羊,做过饲料生意、农产品生意。

  刘:你父亲不是机关单位的吗?他做生意是不是炒更?

  翁:是炒更。他是乡镇干部,在兽医站,一直失败。看着他失败,总结出他失败在哪里,我觉得可以避开他的失败,能成功。

  刘:你来广东做保安时想过做生意的事情?

  翁:想过。也想走出保安队伍,但没什么文化,才中专毕业。当初出来当保安时,毕业证还没拿到。拿到也没什么用,中专文凭,外面大学生大把。水平和能力很一般,去南方人才市场投简历,没人要。有朋友(另一个保安的亲戚)在南方人才市场负责招聘,他每到周六、周日的时候搞招聘,我帮他维持秩序,给我的条件是包吃,没钱给,但可以顺便找工作。进场要门票钱,我就省了。

  刘:你就可以顺便找工作?

  翁:不过始终没人要。

  在老家的山上,梦想继续生长

  翁:大约1998年的时候,家里的工作分下来了,有单位了,在乡镇土地管理所。我没去。1998年年底的时候,我学开车去了。

  刘:要想有一技之长,开车也是一门技术。

  翁:这也是亲戚介绍的。一边做保安一边学开车。学完开车,我被教练场的人看中了,给他当助手,看着学员倒桩,指挥。晚上教学员倒车,有时也修车。其实是学修车,拧拧螺丝,打打黄油,小修理,碰到大修理就帮他打下手。他老婆在教练场开了夜宵店,晚上我去帮忙洗菜、端盘子。

  刘:你这样的经历有多长?

  翁:大概一年半,就到了2000年,返回老家去上班,上了五六个月。不回去单位就没了。不适应,每天下乡抓计划生育,开着东风车,拿着棍子拆房,不行就用拖拉机把人家的房子拉倒。还有去收建房的费用。一般都是喝酒、打牌,我不爱好这些。土管所长是父亲的朋友,跟我父亲说我脑子有毛病,下乡还抱着书看。

  刘:格格不入。

  翁:家里开了养鸡场,在山上,我不愿意下乡,干脆天天去养鸡,扛饲料。到了六七月的时候,想去读大学,想圆大学梦。我一直想读大学,不断的受挫中,觉得知识不够。

  刘:那个时候才有大学梦,读书的时候,包括读中专的时候都没有?

  翁:也有,就是不断地受挫折,不敢想。以前在顺德上过班,所以还是想到广东,因为我想读企业管理专业。佛山大学有个培训班,叫“先上船再买票”,专门为那些没考上大学的人准备的,一般都是读完高中考不上大学的去读,只有我是中专毕业的。先来读,考过了再发文凭。全日制读书,跟一般的大学生一样,老师也是那些老师,毕业时发夜校文凭。

  刘:那是2000年吧?

  翁:2000年9月1日,我回佛山读书,母亲支持,父亲不同意,说读了大学也不一定有这么好的工作,还花了两万块钱。为此我跟父亲翻脸了,父亲说,你去读,以后我都不认你了。

  永远有多远,梦想有多远

  刘:那你要生存还要工作吧?

  翁:一边读书一边打工,帮人派传单。大学是上午上课,下午和周末没课,利用这时间打散工。我还开过快餐店,在南海海天酱油厂附近。

  刘:那个时候有钱吗?

  翁:借钱。转的朋友的店面,一万多块钱。五点起床,开摩托车去买菜。一个同学的摩托车,他换了小车,摩托车就给我用了。到大沥的永立批发市场,一早去买菜,早上便宜。做快餐不买好菜,有时还捡人家不要的烂菜,把烂叶子剔掉,拿袋子装好,人家不要的烂了一边的辣椒,拿小刀子削掉,洗干净,切好,也能卖。下午肉便宜,就去中山公园的南堤批发市场买肉、鱼,要收市的时候肉便宜——摆了一天肉不新鲜了,就便宜。摆了一天,有些鱼半死不活,也便宜。回去弄好,洗干净,降低成本。

  刘:菜你自己炒吗?

  翁:菜由亲戚——舅舅炒,他是做厨师的,我就负责采购,买菜,父亲收钱,舅妈当服务员,阿姨也来了。快餐当时两块五一餐,利润太薄,不到一年就做不下去了,就不做了。

  刘:当时已经进入经营的概念了?

  翁:进入经营概念了。利润薄,再加上那条路又修路,实在开不下去了,转让给人家,亏了五六千块钱。还是继续读书,在校帮人做策划。

  刘:接触策划了?

  翁:那时我成立了工商管理学会(学生组织),我是创始人。组织学生去做事,调研、做策划案、派传单,包括拉赞助、搞活动。也帮一些房地产公司做策划,如碧云天等,还有大沥的一个花园,还有鸿运汽车站对面那个翠景园,都是我们帮它做调研、策划、推广。

  刘:那时就利用团队来做事,是准企业的模式了?

  翁:成立时还搞了新闻发布会,《佛山日报》去采访过。

  刘:你是当什么职务?

  翁:我是会长、创始人。还拉赞助搞了佛山大学中小企业论坛,我们办了好多次,让外面的企业家进校搞论坛,让学生分享。也拉赞助。认识了很多企业。大学的一个教授——博士后,觉得这小伙子不错,叫我帮他做事,写书时帮他搜集资料。

  又成立了方达管理咨询公司,在佛山大学的正门,穆斯林餐厅的二楼,与教授们组织在一起。

  刘:经济管理专业的?

  翁:跟大学教授们搞企业管理咨询公司,给大沥等地方搞过管理咨询,接触了很多管理方面的知识,什么海尔管理模式、经济管理模式,学了很多东西。后面由于经营不善,再加上学院派的不吃香,还有老师不好管理……

  刘:知识分子很难管。

  翁:大家都有不同的想法,解散了。

  刘:你在公司担任什么职务?

  翁:我当副总经理,一边读书一边拉单,接业务。

  刘:需要自己投钱吗?

  翁:不用投钱,办公室是一个老师提供的。2002年,学习两年半后,我毕业了,觉得这样不行,还是去找工作。期间策划公司也做过。

  刘:这段经历,记忆中最窘迫的时候是什么情况?

  翁:能搞掂自己的生活,虽然不是很理想。大学生活很充实,我每年拿奖学金。其实就是考前一个星期准备准备,背背重点,就能考前一二名。平时下课后不复习,去做事,但我从不逃课。

  “向翁文平学习”——新中源让我离梦想更近了

  刘:你后来找工作,直接就进入陶瓷行业了吗?

  翁:没有。毕业后第一份工,是在乐从桥头,卖“新感觉”女士卫生巾,是私企。他们在报纸上打广告招业务员,我觉得未来要做生意就要从销售开始。四个业务员,就我一个是男的,送货到士多店、超市,铺货,搞活动,搞促销。

  期间又到南方人才市场投了一份简历。新中源集团招储备干部,那是2002年11月,还没毕业,但已经工作了。面试没多久,通知上班,在营销监察部——专门培训那些刚毕业没经验的人。我感谢新中源给我培训的机会。下工厂实习,去三水,去顺德,每天传一次报告,我非常珍惜,不是一般的用心,是非常非常用心。工厂实习两个月,又去跑市场,出差,调研市场,去监察,比如哪个地方哪个品牌有什么问题,去听客户的意见。

  刘:那是新中源的鼎盛时期吧?

  翁:上升期。这个部门就是储备干部,未来还是要放到销区去的,包括现在新中源集团的一些领导,比如现在新中源集团的销售老总陈星文也是我们那个部门出去的,现在很多品牌老总、基地老总都是从这个部门出去的,现在新中源集团很多骨干都是从这个部门出去的。

  2003年,我到圣德保,我们一批二十几个人,张XX挑中了我。当时他在圣德保做老总。我从跟单做起,因为我没有业务经验。

  刘:张力俊当时在吗?

  翁:是他招我进去的,那时他是集团营销老总,当然现在大家是朋友了。我在圣德保从跟单、业务员、区域副经理、区域经理、副总一路升上来,2009年1月1日离开新中源。

  当时基地面试,考评,2008年新中源不是搞基地老总竞聘吗?我考试分数第一,公司派我去湖南基地,我没去,因为好不容易从农村出来,在广东刚落脚。“老板昌”的性格就是这样,让你去你不去,那你就要走人,最后被迫离职。

  就去了柳朝阳那里,接管神韵品牌。

  在新中源几年,到现在我还很感恩“老板昌”,因为他让我从零走过来。

  刘:所有关于对陶瓷行业的理解,包括营销都是从那开始的吧?

  翁:都是在那学的。

  刘:大企业也是一个学校。

  翁:当然大企业也不好混。

  刘:进入新中源之前,虽然在佛山待了几年,但不了解陶瓷吧?

  翁:没概念,没感觉。

  我是新中源第一个也是惟一一个被“老板昌”倡议学习的案例。

  2006年,广西南宁的客户,现在他做金意陶,做得很大,以前做私抛厂,很小的营业金额。我辅导他转型,作为业务员辅导他,帮他搞活动,帮他培训员工,我们合作两三年,他发展很快,成了当地大客户,他写感谢信给“老板昌”。他把我做的工作,写了几页纸,手写的。讲他的感受。把我辅导他,从不懂做品牌,到现在做得这么好,把我这几年为他做的事都写了出来。“老板昌”和霍良铨见到客户写感谢信来,应该宣传,霍良铨签字,写了倡议书,全集团学习,所有展厅、车间、办公室门口都贴着,倡议书做成喷绘到处贴。还开研讨会。

  刘:倡导“向翁文平学习”,哪一年的事?

  翁:应该是2006年的事。此后不久,2007年1月,我破格提升为副总,是全集团最年轻的副总。那时新中源很多资历老的,正值鼎盛期,提个副总头都要打破的,没有资历上不去的。

  从大将军到新濠,选择一个好企业不如选择一个好老板

  翁:2009年1月1日离开。那时也想改变,因为在一个企业待了7年,再往上走没有机会。在柳朝阳那,我定位做2年,学一点东西,把这个品牌带起来,未来创业会做得更大。跟福建人可以学到精细化管理,福建人做事非常精细。

  接手时,神韵换了三任老总。大将军、长安、神韵,当时神韵是集团最差的品牌,排在最后,年销售只有1亿左右。我去后,调整客户群体,开拓市场,建团队,重新建立客户信心,第二年就在集团内排第二,增长最快。

  刘:离开的时候做到多大?

  翁:到2011年我离开时,年销售达到了3.6亿。

  刘:你离开时,柳朝阳舍不得你走吧?

  翁:也不会,大家都到一定程度了。他不一定喜欢我,因为我做事大胆。

  刘:他做经销商出身,以前对市场很了解,对经销商心理很了解,反而拼命补自己的短,抓生产,他可能是做好产品就可以了。经销商他可能不是很在意,“当年我就那么卖砖的。”

  翁:他觉得产品好就可以了。他不重视营销、推广。

  刘:反而变成生产主导型了,反而是生产推动型。

  翁:我想法很多,意见方面很多不同。去年跟柳朝阳聊天,其实我们很多产品也是在他那里贴牌,他说,“我没这个福气用你,你做事的方式——我也不可能跟你合作。”现在大家是朋友,所以很多话都可以讲出来了。

  翁:罗文强这个老板,我在离开新中源时跟他接触过一次,他还没创办昊盛企业的时候,那时他只有维罗企业。一个老乡介绍我跟他认识,聊过两次。那时我想接管维罗企业,他让我去维罗当副总,我不同意。他可能也觉得我年轻。想离开大将军时,我在这个企业里已经走到头了,不是我努力的问题,而是资源的问题。那个时候没办法了,要离开。罗文强的口碑不错,选择一个好企业不如选择一个好老板。我打电话约他。我们在维罗三水的工厂见了面,聊了半个小时,他说有一个新企业在建,不知道你感不感兴趣做一个新品牌,迎接挑战?

  刘:做一个新品牌?

  翁:做新品牌。我说可以考虑。没多久,我觉得可以考虑。第三次见面,他问我是去维罗,还是去一个新企业?我不去维罗。上次如果说是去维罗,我就去了,这次我不去了,宁愿选择一个全新的品牌,按我的想法做一个全新的品牌。他答应了,当然他答应我之前也去了解过我过去的为人。他用人也是非常的谨慎,觉得我合他的口味。

  我接管了这个新品牌。罗文强问我有什么要求,因为阳光那边都是送老总小车。我说没什么要求,没做好之前我不会提,有一天做好了,要求不要求你自己说。你觉得可以的话以后再说。就这样开始了。

  在筹建新濠时,有过观念的碰撞。他做阳光,卖砖坯,阳光是砖坯中的老大,名牌,质量好,量也大,一年都有十五、六个亿。

  刘:阳光在行业里偶尔冒一下,没什么连贯的策划。

  翁:我问他做几个品牌,因为新楼有四层。他说看做三个品牌好还是两个品牌好。做三个品牌,明显是私抛厂的模式了。我建议做一个品牌,因为未来是品牌的天下,未来必须做品牌。他说这么大栋楼只做一个品牌?第四次谈时,他说还是做两个品牌吧。我坚持做一个。我说做好一个不容易,要投入很多人力、物力。

  其实他之前谈过几个老总,比如曹锐源、姚小辉,其实曹锐源已经上班了。第二个是姚小辉,他在我与姚小辉之间徘徊了很久。如果选择姚小辉,就是走冼伟泰的模式。选择我的话,肯定是做品牌,毕竟做品牌投入很大。

  我是过年前跟他谈的。我是跟他谈好之后才离开大将军的。没谈好之前离开要损失工资的,不能做这样的傻事。

  过年的时候——说起来也是缘分,信命也好,信缘分也好,我家里供观音的,我每天早上起来,洗漱之后,先给观音敬一根香,然后锻炼身体。

  刘:敬观音的习惯是从家里带来的吧?

  翁:父母和奶奶都信。过年时,我把手机放到观音神位上,我从来不放那的。找不到手机了。大约上午10点,罗文强打电话给我,手机怎么在观音菩萨那?我最近在学《易经》,(感受是)再强的人也不能违背天意。不能跟天斗,要顺理成章。

  有梦想就要有格局

  刘:有无做方案给他?

  翁:做过。投入方案、可行性报告。到目前都是按我的方案在走。他选择我,付出很大,一个品牌营销的费用一个月要300多万。他是有智慧的人。不是每一个老板都亏得起。

  刘:你是一个职业经理人,进入这个企业,像你这样有经验的人,如果是自己创业会选择细分市场。罗老板先有基地,有实力,你建议他做品牌,做渠道、做品牌的模式,不仅对他是挑战,是很痛苦的,对职业经理人来说也是难事,把自己逼到“不成功,便成仁”的路上。因为现在整个行业的变化,因为有细分市场,原来可能没有,现在产品可能越来越没有市场。不像以前,大家就一种模式。你的运营,实际上是选择了一个很传统的路子,一做产品线就齐了,一做就摆开架子,就像打地基一样,挖了一个很深很宽的地基。

  翁:你的观察很深入。当初的定位,首先老板的定位是要做大。第一,我对他的实力有信心;第二,老板有大企业概念。资本投入很大,怎么打入市场,难度很大。对于推广来讲,不知怎么找点。

  刘:你完全是走了十年前二十年前的路,其实你要从一个角度入手,包括做品牌,都会有卖点。而且你们做时,正是市场变化的时候,2011年正是金融危机的时候,未来的增长趋势不确定,这个时候做大企业的框架,你们不是提“梦想”吗?我认为这是一个格局。所以你们的格局是要做大企业,还要做品牌,有宽度还要有高度,这是个挑战。这种模式,2008年之后很少看到你们这种组合,营销老总有这个思想,老板也有这个愿望,搭这么大个架子来做,这是新濠与同年龄段的企业最不一样的地方——看起来跟传统的大企业一样,但同年龄段的企业都是在用另外一种方式做事。

  翁:(当时)我们的产品99%是贴牌,这个难度更大。大家都知道,陶瓷行业是以产能带动。

  刘:过去是靠产品带动,现在你是用品牌带动,而且是新品牌就要把它拉动起来。行业发展到现在,代工、贴牌文化成熟了,十多年前贴牌,会被人认为你产品很差,过去好的产品都是自己卖,因为帮人贴牌利润薄嘛。所以这种模式是巨大的挑战。

  回过头来讲,做新濠是不是梦寐以求的平台,是不是实现梦想的机会?

  翁:格局是实现梦想的第一个点。我们的布局是大格局,一般企业是不会选择这种方式的,要做这个得具备很多条件,企业的实力、产能、品牌的知名度,它什么东西都是完善的。包括团队,所有东西都要具备。我们没有这些也敢做,第一是因为我们有决心。我们董事长有决心。我们的董事长很年轻,他心中有个“帝国”梦。他还做油料、化工料,开炼油厂、加油站,他心中有个大格局,他向往做大,未来做到新明珠、新中源这种大企业。

  刘:以他一个投资者的梦想,阳光的框架有局限,那边还是2个股东。他做一个新的企业,完全按照自己的模式去做,他的格局又刚好碰到了你。可能他之前没想好用什么模式,山东模式、嘉俊模式或者博德模式。

  翁:过去他有格局,有想法,但没人为他实施梦想。

  刘:他把新明珠、新中源作为自己心中潜在的一个目标。

  翁:生产老总是从金舵来的,财务老总是从冠珠企业过来的。都是从大企业过来的。他的格局就注定了他想做大。当初没办公室,所有员工面试都没地方,我们的临时办公地点在三水。我选择在新明珠的展厅面试,那时想,以后我们的企业要做到新明珠这么大。

  刘:你怎么到新明珠的展厅去面试?

  翁:我没有办公室呀。

  刘:这是一个很好的开篇。

  翁:你在三水面试,没人愿意去三水面试的。

  刘:不由自主地就置入到新明珠这样一个环境中去。

  翁:大家进了新明珠展厅,看得到未来的方向。

  刘:会不会让人觉得你在骗他?

  翁:我讲清楚了的,我们的展厅在装修,没地方坐,所以找了这个地方。一个是华夏这边比较好,另一个要选择大企业。我们当时是在冠珠的展厅,有藤椅,有龙椅,就坐在这里面试。

  刘:冠珠展厅的人也不管你?

  翁:他不管的,也不知道你在做什么。大部分是我靠个人的魅力号召加盟的,目前营销中心的骨干都跟了我好多年了,都是老部下。神韵的人都跟着来了,当初柳朝阳恨过我,因为所有业务员都走了,跟着我来这边了。跟单、设计都跟着我走了。整个团队的人都跟着我走了。为什么神韵后来业绩下滑,其实我也有责任的。

  刘:是他们自己要跟你走的?柳朝阳没跟你约法三章?

  翁:没约法三章。当时也引起了行业小震荡。柳朝阳给我打电话,“翁总,你到底还要带走多少人?告诉我,我现在就让他走!”我叫他不要生气,约他第二天见面,我问他员工为什么离开,作为老板你想过没有。如果我的企业比大将军收入高,那我是在挖人。第二,如果我的企业比你这个企业大,我也是在挖人。新濠收入明显低于大将军,而且辛苦,可为什么大家要走?员工打工,一是为了钱,二是为了提升,三是有没有归宿感。我说你这里收入也算不错,但你无法满足他的归宿感,满足他的成长感。那员工走不能全怪我。当然我有责任,因为我接受他,可是我不接受他,他同样会到其他企业去。聊完之后,给了他很多建议,后来又变成了他的客户,在他那贴牌。

  刘:你对他们的贡献很大了。

  翁:算是将功补过。去年单瓷片就为柳朝阳出了六、七千万元货,今年就出得更多了。

  刘:你这是“心中不要有敌人”。你本身也想帮他做点事。

  翁:罗文强本想让我们去金牌贴牌,但他尊重我。我选择在将军贴,主要是感恩。我说我是过来报恩的,柳朝阳很开心。其实有人劝我不要跟柳朝阳合作,说他太精了。我说精也没办法,第一我对他的质量有信心,第二我要完成心愿——他帮过我,我要帮他。所以还是跟他合作。

  翁:在提“新濠梦想”的时候,我就想过,心中要有格局,老板要有大格局,我也要有格局。我是从打工成长起来的。我自己还开过出口公司,在大将军的时候别人搞仿古砖贴牌,我还投资过。因为我想创业,才换了这两个企业。我总想提供一个平台给打工者,因为从打开开始,那种无奈……

  刘:就是你自己不能主导。

  翁:有一天能提供一个平台,让大家有归宿感,让员工实现自我、表现自我、成长自我,不单是我成功,大家都能成功。这就是打造行业新标杆企业的题中应有之义。我在陶瓷行业从业很多年,这么乱的行业,不成熟的行业,在佛山严重滞后于家电行业、家具行业、花卉行业,新濠能否为行业树立一个新标杆?

  刘:你们不是提“新濠梦”吗?你的想法是增加员工的归宿感、树立新标杆,还有无其他的标准,对经销商、投资人来讲?让代理商也成为企业的一员,这些方面你们是怎么做的?

  翁:想有这个实现自我的平台,有归宿感,我跟他讲:希望你把新濠当成自己职业生涯的最后一站,公司回报你的有收入和成长。这里的机会是公平的。初成立时没有管理层,都是从基层提拔的,我们不要空降兵。想创业的,我也给他承诺,服务2年以上,只要是做跟新濠有关的,我们给天使基金,我跟老板达成了这个协议,让你无后顾之忧。

  刘:有没有实现了自己的梦想的?

  翁:第一个叫邓子才,在阳江做专卖店,他老家是阳江的。现在已经在装修展厅了(注:现已开业),我们兑现了承诺。公平、公正、公开,机会是均等的,在别的地方打工老板是主人,在这里,你就是主人。

  刘:你刚刚讲的打工的最后一站,意思就是要不在新濠打工,要不就出去创业?

  翁:打工也好,创业也好,都是在经营新濠事业新濠梦。不再是打工,不再是做小老板,我们有个宏大的计划。

  刘:海尔的张瑞敏有篇文章叫《要不就触网,要不就灭亡》,小标题是《海尔将来是无数个小海尔组成的》,他讲的也是这个意思。有大梦想的,是投资人、CEO、总裁,员工都有小梦想,这与大平台相关,大梦想又会催生小梦想。

  翁:搭建一个平台,实现所有员工自己的梦想,我一直有这个想法。

  刘:我们希望《新濠梦想》这本册子中,员工也要谈谈自己的梦想,有代表性的,要关联起来。

  翁:都可以谈。最近我们在开展“我的新濠梦”活动,内刊也在刊登“我的新濠梦”。就像习近平所说,每个人的小梦想组成了大的中国梦。

  刘:现在大家都在谈“梦”,其实“梦”要有关联性,跟新濠是有关联的。梦想要有层次的,有发展的,要互相补充,才会呈现出好的框架。

  翁:第二个,对陶瓷行业的现状——为什么要打造新标杆平台,这也是我的梦想。新标杆,从很多方面来表现,从营销模式、团队到管理,都要有。

  同一个新濠,同一个梦想

  刘:经销商这一块呢,3000万创业基金的事做得如何?

  翁:我们的广告语是“打造新一代富豪品牌”。现在行业经销商赚钱越来越难了,产品越来越同质化了,费用越来越高了,出现很多困惑。我希望我们这个品牌能解决经销商这些困惑,让他们成为新一代富豪。陶瓷行业过去的富豪是机会主义,比如七十年代、六十年代那些,赶上改革开放,胆子大一点,敢闯敢做就能成功。现在,作为陶瓷行业新的富豪,第一要有团队,要懂推广。我们要创造行业新的富豪。

  刘:培养很多小富豪?

  翁:这也是我的梦想。我一直在第一线,接触过很多经销商,现在经销商其实是很苦的,很困惑。这个时候我出一个品牌,就像当初毛泽东为什么要参加共产党,他说我要解救老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他要打土豪,分田地。

  刘:你是带着一种拯救感和责任来的,对企业的员工——怎么增加他的归宿感,对经销商——怎么在这种变局当中让他们成长起来?你这个新一代富豪,是不是会选择年轻人来做经销商,不会都是新人吧?

  翁:都是新的,大部分是做低档砖、私抛厂的,做品牌没钱赚的,渴望做品牌,渴望转型,渴望提升的。毛泽东当年为何能鼓动穷人去当兵?因为他们想改变,想打仗,想吃肉。

  刘:按照他既有的模式,他不可能成为富豪,你找准这些人再拉过来?

  翁:通过与新濠的合作,发展起来,赚到钱。通过品牌壮大自己。当初我们培训了那么久,就是为了担起改变经销商的责任。经销商没钱我们给钱,不懂搞活动我们帮着搞活动。

  刘:3000万基金是怎么用的?

  翁:经销商资金有困难的情况下——当然要经过我们评估,跟南粤银行合作,用昊盛企业的信心去担保。缺钱给钱,缺团队培养团队,不懂搞活动帮他搞活动——我们成立新濠第一商学院,就是为经销商培养人才。

  对员工来讲,我们要打造建陶行业最卓越的团队,希望从新濠出去的人都是能人,别人一听到你是新濠出来的都说你厉害。把新濠变成黄埔军校,变成特种部队,我们为此成立的商学院。哪怕你在新濠别的什么收获都没有,但在新濠能收获成长,未来到哪儿都能生存、发展,所向披靡。我们不是打造最优秀的团队,而是“卓越”——比“优秀”更高的是“卓越”。我们围绕这句话去培训,打造团队,我们还建立了“火狼”团队,我们这个团队在行业里是有口碑的。

  新濠在路上,梦想在前方

  刘:新濠这个标志是谁设计的?

  翁:是广告公司设计的,“新濠”这个名字是老板早就取好的,注册很久了,老板心中早有这个想法。最后我在一堆名字中挑中了它。

  刘:暗合了“新一代富豪”。

  翁:新——新中源、新明珠都是做得好的大企业,凡是带“新”的都会好;濠——加水为财。

  刘:澳门有个“新濠天地”,也是一个财富的聚集地。

  翁:“新濠”取名是有些想法。当初的梦想是出一个这样的新濠,经销商、员工、团队、行业,一起走过来。我一直喜欢毛泽东的书籍,毛泽东的战法我也很喜欢,其实“火狼”团队像红军,我们的纲领像共产党的章程,我们去年8月的新闻发布会叫“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路走来,用了毛泽东的很多的打法、战法,去年年会我在演讲中还改编、引用了“数风流人物,还看新濠”。

  刘:新濠作为一个新的品牌,创业时不单是做个企业/品牌赚钱,还带着某种改变的使命,在创业中改变,或者说用改变的方式去创业。具体运营上的运作、改变、管理上,你们公司充满了激情,工资不是最高,怎么调动激情的?那么多人跟着你来,是用口号,还是渗透到日常管理中去,这个其实更重要。喊口号很多人都可以喊,更多的是持续地跟着你,而且要创造出业绩来,你要不断地创造奇迹、业绩来鼓舞。不但要有好的战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还要有好战术——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什么的,这些需要案例。

  翁:为什么我们能保持激情?第一,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达成了共识。我们在佛山大学花了一个月时间研讨方向,培训、沟通、交流,在佛大住下来,租了一个教室。拉起了这帮人,现在的核心还是这帮人。达成了共识就开始干,当我们的设想一步步实现的时候,越干越有劲,而且还超越了……招商业绩起来了,客户赚钱了。回头看,发现自己比一年前、两年前成长了,别人也觉得你在新濠成长了,感觉就会越来越好。业绩看数据,招商业绩起来了,专卖店的数量……一步步的成功,相信自己是正确的。

  刘:当初这一个多月里,这些想法是大家一起讨论出来的,而不是你一个先写好了,是大家的智慧?

  翁:我起草了,大家边讨论边修改,形成了现在的品牌文化,包括我们航空母舰的营销模式,这个里面都有了。我们去年的口号是“投入、坚持、极致”,今年的口号是“坚持、持续、感恩”。北大、清华MBA“走进新濠”时,做案例研究,他们很多学员都是企业家,刚开始还有抵触,我们一讲完,后来都认同了。

  刘:对于企业来讲,市场是中心,焦点是经销商,管理经销商,怎么兑现承诺/理念?要有细节来体现。你怎么拯救的他们?对终端来讲,去店里买砖的越来越少,将来的变化,“以经销商为天”,要挖掘。

  好,感谢你今天接受我们的采访。

  翁:也谢谢你们!

永远充满激情的翁文平

  人物简介:

  翁文平,男,江西临川人,汉族,1979年出生。1994年初中毕业,进入了安徽省(巢湖)土地管理学校(中专)就读;1997年6月南下广东,在均南高尔夫球场任保安;2000年曾返乡在乡镇土地管理所短暂任职;2000年9月起,在佛山大学读全日制培训班(夜校),期间曾成立了工商管理学会(学生组织),开过快餐店,与大学教师合办过方达管理咨询公司;2002年曾做过“新感觉”卫生巾业务员;2002年9月加盟新中源,在营销监察部任职,2003年到圣德保品牌,历任跟单员、业务员、区域副经理、区域经理、副总;2009年1月1日离开新中源,加盟将军企业,任神韵品牌销售总经理;2011年加盟广东昊盛陶瓷,参与并主导创办新濠陶瓷、壹號大理石。现为昊晟企业营销总经理。

本网转载并注明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